陈学元 研究员
1993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01-2005年在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回国工作。201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结题优秀)。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4),首批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福建省第五批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2017),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7),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首届“身边优秀榜样”先进工作者(2019),福建省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推荐人选(2020),第七届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21)。近年来致力于发光材料电子结构与性能研究,在无机发光材料控制合成、电子结构、光学性能及应用取得重要进展,已在Nat. Photonics, Nat.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等刊物发表SCI论文250多篇,被引用总次数>17500次(H指数67,论文近五年他引1.1万次),21篇论文入选近十年化学、材料和物理领域ESI高被引频次论文(top 1%),入选《德国应用化学》Author Profile人物专栏(2020),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18化学,2019化学,2020材料科学与工程)和英国皇家化学会综合化学领域Top 1%高被引中国作者榜单(2014,2017);出版《稀土纳米发光材料:从基础到生物应用》等Springer英文专著2部,专章7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64项(授权47项)。系列研究成果获2018年度中国稀土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基础研究类),2017年度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入选年度 “中国光学重要成果” (2010,2011,2013,2014,2016)和“中国稀土十大科技新闻”(2011,2014,2015,2016,2018,2019)。目前担任中国科学院功能纳米结构设计与组装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材料工程中心副主任、固态光谱学和光物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科技大学教授,香港教育大学荣誉教授,Journal of Luminescence主编,Physics Open常任编辑,Chin. J. Struc. Chem.副主编,Nano Research、Science China Materials、Journal of Rare Earths和《中国稀土学报》等期刊编委,中国稀土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稀土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颗粒学会发光颗粒专业委员会(筹)副主任委员,固体激发态动力学国际会议学术委员,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材料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影像材料与技术分会委员会委员,全国掺杂纳米材料发光性质、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全国稀土发光材料等学术会议的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物理学会、OSA、ACS、RSC、NPG、IOP、Elsevier、Wiley-VCH、Springer、IEEE、AIP等150多种SCI国际刊物审稿专家。获第十届福建青年科技奖(2009),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第二届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2010),第十七届运盛青年科技奖(2010),卢嘉锡优秀导师奖(2012),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2,2014)、二等奖(2018),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2016),2017年度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8,第一完成人),2018年度中国稀土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基础研究类,第一完成人)。
吴少凡 研究员
 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入选福建省A类高层次人才。现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务委员、制造中心主任,中国晶体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国家光电子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光电晶体材料与器件的探索和工程化制备技术研究,开发出多种激光、闪烁、磁光等新型晶体材料,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与者,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奖项。
官轮辉 研究员
2001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2006至2007年某国外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2007年8月起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以电化学为主要研究手段,从能源转化和存储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及关键技术出发,探索电化学与新能源材料的新技术、新原理和新方法,在新能源关键材料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和工程产业化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工作。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课题“二次电池纳米材料规模化制备与智能电网储能应用”在内的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包括中国科学院JCR分区大区1区论文50余篇。   2013年获得首批“青年拔尖人才”称号,“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及后续滚动支持; 2014年入选福建省“海纳百川”人才支持计划;2017年获得第十四届福建省青年科技奖;2021年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现为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功能纳米结构设计与组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福建省青年联合会常委(科技界别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受聘为福建省宁德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专家咨询组成员与南平市资源化学产业专家咨询组成员。
徐 刚 研究员
2008年博士毕业于福建物构所后,先后获得奖学金在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作为优秀人才引进回到福建物构所工作,主要从事导电配位聚合物材料的研究,已发表Angew Chem.,Adv. Mater., J. Am. Chem. Soc.等SCI论文90多篇,他引6000多次,获选ESI TOP 1%高被引论文4篇,热点论文2篇。目前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前沿重点研究项目等。获得过福建省青年拔尖人才、福建运盛青年科技奖、福州青年科技奖等奖励。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91-6317-3081/6317-9459
电子邮箱:phuang@fjirsm.ac.cn
联系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高新区中科院海西研究院

Contact Us
Phone:0591-6317-3081/6317-9459
Email:  phuang@fjirsm.ac.cn
Address:  Haixi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Gaoxin Region,Fuzhou, 350002, P.R.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