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盛,研究员、博导,福建物构所“卢嘉锡杰出人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B类。1999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导师:黄锦顺和郭国聪),毕业后留所工作至今。获福建运盛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首批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400万元;隶属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专项)、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项目(250万元;隶属拔尖青年科学家实验项目)、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优秀会员(18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面上、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13项,获项目经费1100多万元。在Nat. Commun.(1篇)、J. Am. Chem. Soc.(4篇)、Angew. Chem. Int. Ed.(8篇)、Adv. Funct. Mater.(2篇)、CCS Chem.(1篇)、Chem. Eng. J.(1篇)、Coord. Chem. Rev.(1篇)、Adv. Sci.(1篇)、Mater. Horiz.(1篇)等影响因子10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0篇(通讯作者论文16篇、一作4篇);在Coord. Chem. Rev.、Nanoscale、Chem. Commun.等期刊发表综述论文4篇;近15年在高影响力期刊发表的原创论文数量位列光致变色领域国际前十。参编并撰写Wiley出版社《Advanced Structural Chemistry》书第十章。获中国、美国、欧盟等授权专利20多件。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一项光功能材料研究成果获2013年度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曾负责组织第十五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光磁功能材料与生物无机分会,参与组织中国化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无机化学前沿分会;应邀在全国性会议、中日双边会议中作邀请报告多次,在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作大会报告一次。
一、研究方向:
为满足国防安全、生态文明、生命健康等领域的更高要求以及智能时代的新需求,半导体领域一方面注重架构创新,通过工艺技术的提升、器件设备的联合和各种算法的加持,使半导体器件与设备更高效、更集成、更智能,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半导体,实现材料创新。将具有智能属性的光致变色活性基元与半导体结合既可以为半导体提供有别于掺杂、缺陷工程等传统技术的光学调制手段,又有望产生颜色相关的指示、成像等新功能,是实现材料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该方向仍处于萌芽阶段:一是研究团队少,国外集中在法国Paolo Samor 、德国Stefan Hecht等少数几个团队,国内在本研究组加入之前则几乎空白;二是传统表面修饰、混掺等合成方法一直无法克服可控制备难、调制性能低(如电导调制<=1个数量级)等问题;三是功能少,仅局限于光调制电性能,尚未开发颜色相关功能。本研究组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光致变色半导体(photochromic semiconductor)”的概念(JACS 2018, 140, 2805, ESI前1%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通过多种超分子作用力的引导实现了新型光致变色基元和半导体的可控合成,解决了光致变色半导体的可控合成难、调制性能低等问题,打破IUPAC认为光致变色材料无法反向光致电子转移的传统观念,开发出智能电路保护等系列新功能。近期致力于发展半导体的电子结构调制新方法,探索辐射探测与成像、煤基CO催化转化、太阳能利用等新功能。
二、研究生培养情况与招生要求:
1、培养情况
迄今已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三校指导或联合指导了32名研究生,其中23人已毕业,10人成为高校或研究所教师。同学们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卢嘉锡优秀研究生、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福建物构所毕业生一等奖学金、福州大学优秀毕业生、海西研究院精英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福建物构所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优秀共青团员等诸多荣誉。
2、招生要求
1)专业: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或材料化学专业,学过四大化学。
2)本科成绩:四大化学80分以上、英语70分以上、数学80分以上。
3)研究生入学成绩:联培生330分以上、学硕350分以上。
三、联系方式:
E-mail: mswang@fjirsm.ac.cn
办公地点:福州市闽侯上街高新大道8号,海西研究院嘉锡楼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