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ARP系统 继续教育网 English 邮箱登录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机构概况>所况简介
所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简称福建物构所)由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卢嘉锡院士于1960年创建,是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所。经过60多年发展,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及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等260多项重要科技成果和奖励,已成为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结构化学、新材料与器件集成与应用的综合研究基地。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海西发展战略,2010年6月18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州市人民政府举行了共建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的签约、授牌和奠基仪式,海西研究院以福建物构所为基础和法人依托,下设物质结构研究中心、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制造技术集成研究中心、厦门稀土材料研究中心、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等5个研究中心及海峡两岸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和产业育成中心。2015年5月19日,海西研究院建设顺利通过中国科学院和福建省、福州市共建三方组织的验收。

  福建物构所海西研究院目前共有各类职工807人,其中:研究员152人,副高225人,国家级引进高层次人才2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5人,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6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3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中国科学院高层次人才37人,福建省创业创新人才55人,集聚和培养出一支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人才队伍。

  福建物构所海西研究院是197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现设有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培养点和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10个博士、硕士培养点;材料与化工专业型博士培养点和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电子信息(控制工程、光电信息工程)3个专业硕士培养点;并设有化学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流动站。截止2023年底在读学生有1902人其中留学生39人2023年全年共招收博士后49名,出站23名,年底在站94名。2023年研究生导师总数234人,其中博导116人,硕导118人。2018年获批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深化国科大科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开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建设发展的新里程。

  近年来,福建物构所海西研究院不断加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拥有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光电子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纳米催化材料与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电机驱动与功率电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中国科学院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煤制乙二醇及相关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功能纳米结构设计与组装重点实验室等20多个省部级创新平台,形成科学前沿、战略高技术和工程化有机互动的科技创新平台布局。

  福建物构所海西研究院立足“注重原创基础研究,加强变革创新,促进成果转移转化”战略定位,发挥结构化学、催化化学、晶体材料和激光技术等学科优势,促进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装备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有重点地开展前沿科学研究、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技术集成创新、工程化示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进行科研布局,建立了“海西创新群体—区域研发中心—战略新兴产业”的开放科技创新体系,创建了重大目标产出导向的“前沿科学—变革技术—产业示范”三者互动科技创新价值链,成功实现从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到应用研究、工程产业化协同发展。

  福建物构所海西研究院注重源头创新,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引领国际结构化学和光电晶体材料学科发展,取得了以“中国牌”BBO、LBO等一系列光学晶体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引领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成为激光晶体大国和强国,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培植了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泰光电科技、福建中科光芯等多家高科技企业。

  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福建物构所海西研究院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国科学院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主责主业,抢占科技制高点,确保各项部署落实落地,助推科技创新及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