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ARP系统 继续教育网 English 邮箱登录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科技资讯
3篇《自然·催化》报道CO2还原研究进展
更新日期:2018-02-08  

  CO2还原是人工光合作用的关键步骤,可以有效解决温室效应,同时实现资源化利用。经过多年研究,CO2还原虽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但是,总的来说,仍然存在C2选择性较差、能源转化效率不高、难以规模化生产等重难点问题。 

  有鉴于此,《自然·催化》(Nature Catalysis)连续报道了3CO2还原相关的研究成果,对C2选择性和规模化转化起到重要借鉴作用。 

  针对电催化还原CO2C2: C1选择性不佳的问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Edward H. Sargent团队发展了一种电化学沉积的Cu催化剂,具有优异的C2选择性。 

  1. 电还原沉积Cu纳米催化剂 

  研究人员以溶胶凝胶材料为基础,缓慢的电化学还原有利于控制Cu纳米催化剂的形貌和氧化态。棱角分明的形貌和氧化态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提高了CO2还原的C2选择性。乙烯电流密度达到160 mA cm-2-1.0 V vs RHE乙烯/甲烷比高达200 

  Phil De Luna, Edward H. Sargent et al. Catalyst electro-redeposition controls morphology and oxidation state for selective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Nature Catalysis 2018, 1, 103–110, DOI: 10.1038/s41929-017-0018-9. 

  Cu纳米催化剂由于良好的C-C偶联能力,在电催化还原CO2C2+领域具有重要优势。针对Cu纳米催化剂在水中C2选择性较差的问题,哈佛大学汪淏田(Haotian Wang)课题组和斯坦福大学Karen Chan课题组团队合作,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发展了一种金属离子电池循环方法调控纳米Cu的晶面,实现了CO2高选择性电催化还原制C2+产物。 

  2. 不同晶面Cu催化剂电催化还原CO2的性能 

  DFT计算表明,Cu(100)(211)台阶面比Cu(111)更有利于催化形成C2+产物。于是,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铜离子电池,经过100圈循环制备得到大量暴露(100)面的Cu纳米立方体。和抛光的Cu箔对比,这种Cu(100)纳米立方体催化还原CO2得到的产物中,C2+/C1比例提高了6倍,C2+法拉第效率高达60%H2不足20%C2+电流密度约40 mA cm-2 

  Kun Jiang, Karen Chan, Haotian Wang et al. Metal ion cycling of Cu foil for selective C–C coupling in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Nature Catalysis 2018, 1, 111–119, DOI: 10.1038/s41929-017-0009-x. 

  针对太阳能驱动的人工光合作用系统中,电流密度较低,CO2-CO电解槽不稳定等问题,西门子公司的Guenter Schmid和赢创公司的Thomas Haas等团队合作,基于Ag纳米催化剂开发了一种在氯碱工业商业化的气体扩散电极材料,作为CO2电解槽的正极,实现了太阳能-醇转化效率高达8% 

  3. 规模化人工光合作用示意图 

  首先,Ag纳米催化剂将CO2转化成合成气。然后,合成气在生物反应器中发酵,将CO高效转化成醋酸盐、乙醇、丁醇、正己醇等等高附加值化学品。根据发酵工艺使用的细菌种类不同,CO转化的产物选择性也不同。 

  这种Ag基正极材料可以实现300 mA cm-2的电流密度,以及超过1200小时的连续工作时间。电解槽将光伏电能、CO2以及H2O转化为醇类化学品的法拉第效率达到几乎100%。这项研究为人工光合作用走向实用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Thomas Haas, Guenter Schmid et al. Technical photosynthesis involving CO2 electrolysis and fermentation. Nature Catalysis 2018, 1, 32–39, DOI: 10.1038/s41929-017-0005-1. 

        (摘自 纳米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