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ARP系统 继续教育网 English 邮箱登录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科研进展
福建物构所氮还原合成氨技术发展综述进展
更新日期:2025-03-10  

氨(NH₃)作为氮肥工业基石及潜力氢能载体,其传统Haber-Bosch合成工艺因高能耗及高碳排放面临严峻挑战。电/光催化氮还原合成氨技术虽在温和条件下展现出潜力,但仍受限于氮溶解度低、析氢反应(HER)竞争及催化剂活性不足等问题,产率与法拉第效率(FE)难以满足工业化需求。

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王要兵研究员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了题为“The Development, Essence and Perspective of Nitrogen Reduction to Ammonia”的综述论文。该研究系统梳理了氮还原合成氨技术发展历程的六大里程碑,即经历了从生物固氮、氰化物法、Haber-Bosch工艺到光/电催化、锂介导和氢化锂介导这几次突破性发展,从发展方向来看,这项工作发现并归纳了氨合成的本质,即反应途径受到反应中间体能量势垒的影响,质子源、助剂和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中间体的能量势垒。同时,该工作讨论了质子源、助剂和催化剂的重要发展。并基于本质,提出了氮还原合成氨的可能机会,包括新的氨合成途径和高效催化剂的设计。

氮还原为氨的里程碑时间线

相关成果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福建物构所冯杨阳副研究员、焦磊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王要兵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研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10909

(王要兵课题组供稿)